小型猪因心血管系统与人类高度相似,已成为生物医学研究中日益重要的实验模型。深入理解其心电图(ECG)特征,包括正常参数、常见变异及心律失常模式,对确保研究准确性至关重要。本文系统总结小型猪心电图的核心内容,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小型猪的正常心电参数具有明确范围,且不同品种间存在一定差异,这对实验设计和结果解读具有重要影响。
研究显示,Sinclair、Hanford、Yucatan、Göttingen 等品种的 ECG 参数存在显著差异。
小型猪心电图存在多种正常变异,需与病理状态区分;其导联放置方法也因物种特性而异。
小型猪需置于吊索中固定,标准肢体导联放置于肘关节和膝关节区域;额外导联可置于颈部(背外侧)、骶骨和剑突,以更全面捕捉心电活动。这种放置方式与人类及其他实验动物不同,需严格遵循以确保波形准确。(粘贴电极片时,首先要将贴片区域的体毛清理干净,这是获得准确心电图的重要步骤,剃毛后用酒精擦拭,再用干纱布擦干目标区域,尽可能减少因细节处理不当导致的误差。)
小型猪的心律失常按起源和机制可分为窦房结相关、室上性、室性及传导异常四大类,其 ECG 特征和临床意义各有不同。
小型猪作为实验动物,其 ECG 解读需区别于临床病例,重点关注实验相关性和数据可靠性。
此外,在国内一篇文献中,第三军医大学团队对广西巴马猪的正常ECG有一定的研究。在其巴马迷你猪研究中,P 波在导联 I、II、III、aVL 和 aVF 主要呈阳性,但在 aVR 导联呈阴性。这些发现与其他常规猪和迷你猪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T 波的形状和极性在个体之间存在很大差异。此外,胸部肢体的位置是决定 T 波配置的重要因素,另一项将电极放置在胸部的实验研究表明,胸部肢体效应可以被减少但不能被消除。 相比之下,涉及使用三角形导联记录哥廷根迷你猪心电图的研究,得出结论认为电极位置对 T 波的振幅没有影响,这是由于 T 波的不稳定性和显著的个体差异所致。 另一文献提出,心室心肌动作电位终末复极过程中的透壁性和心尖基底异质性是导致 T 波形成的原因。 第三军医大学当前的研究同样表明,巴马迷你猪的 T 波在所有肢体导联中与 QRS 复合波持续时间不一致,这一发现也见于反刍动物和鸡。
参考文献:
1.Zhang SB, Guo KN, Xie F, Liu Y, Shang HT, Wei H. Normal Electrocardiogram of Bama Miniature Pigs (Sus scrofa domestica). J Am Assoc Lab Anim Sci. 2016 Mar;55(2):152-4. PMID: 27025805; PMCID: PMC4783632.
2.Dubois M. 1961. On the electrocardiograms of some quadrupeds. C R Seances Soc Biol Fil 155:599–602. [Article in French].
3.Dukes TW, Szabuniewicz M. 1969. The electrocardiogram of conventional and miniature swine (Sus scrofa). Can J Comp Med 33:118–127.
4.Eckenfels A, Schuler S. 1988. The normal electrocardiogram of miniature swine. Arzneimittelforschung 38:253–259.[Article in German].
5.Nahas K, Baneux P, Detweiler D. 2002. Electrocardiographic monitoring in the Goettingen minipig. Comp Med 52:258–264.
请到「后台-用户-个人资料」中填写个人说明。
© 2025 睿晏(杭州)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浙ICP备2025163781号-1 浙公网安备330108020138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