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cardiac arrhythmias)指心跳节律的异常,其中 “dysrhythmia” 通常特指病理性心律失常,而某些心律失常在特定物种中可能为正常表现(如犬的窦性心律失常)。心律失常还可能表现为波形持续时间或形态的异常,例如 1983 年 Detweiler 报道的比格犬正常间期参考范围显示,其心率、PR 间期、QRS 波群等指标均有明确区间。
电生理改变是心脏毒性的主要表现,药物诱导的心电图变化已被充分记录,包括心律失常、传导障碍、T 波倒置、“圆顶 – dart” 样 ST-T 复合波等1。但需注意,正常动物也可能出现自发性心律失常,如 2232 只比格犬对照组中,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室性异位搏动等心律失常的总发生率为 49 例。
犬的心电图存在物种特异性,例如其 T 波向量在肢体导联和某些胸导联中极性和振幅易变,且 90% 个体的 V₁₀导联 T 波通常为阴性,CV₅RL 导联则多为阳性2。本章主要围绕毒性或疾病继发的心律失常及传导障碍展开。
一、心律失常的分类与核心机制
心律失常按冲动产生或传导速度可分为两类:
心动过速:冲动产生或传导快于或多于正常,如窦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等;
心动过缓:冲动产生或传导慢于或少于正常,如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等。
其发生机制主要包括:异常自律性(心肌组织自发产生冲动)、折返(冲动在异常通路中循环传导)、后去极化(复极化期间的自发性 depolarization)等,这些机制在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中可单独或共同作用。
二、常见心律的诊断与特征
(一)正常窦性心律(NSR)
正常窦性心律的电活动起源于窦房结(SA),经心房、房室结(AV)、希氏束及浦肯野系统传导至心室,表现为:
心电图特征:单一形态的 P 波、QRS 波群,每个 QRS 波群前均有 P 波且 PR 间期恒定,RR 间期规则;
心率范围:60-180 次 / 分(取决于交感神经张力)。
(二)心动过速类心律失常
1. 窦性心动过速
由交感神经激活增强(如焦虑、低氧血症)引起,心电图与正常窦性心律一致,但心率 > 180 次 / 分。
2. 房性心动过速(AT)
定义为 3 个或更多连续的过早心房复合波(PAC),心房冲动过快时,房室结可限制其下传至心室(生理性房室传导阻滞)。与窦性心动过速的鉴别要点是:房性心动过速可通过迷走神经操作突然终止,而窦性心动过速心率变化渐变。
3. 心房颤动(AF)
心房由多个病灶快速去极化,导致心率不规则(260 次 / 分左右),心电图特征为:无 P 波、RR 间期绝对不规则,基线可能有细微颤动波。
4. 室性心动过速(VT)
由 4 个或更多连续的室性过早复合波(VPC)组成,心率≥180 次 / 分,严重时可限制心输出量。其 QRS 波群宽大、形态怪异,与窦性 QRS 波群差异显著。
5. 心室扑动与颤动
心室扑动表现为正弦波样规则振荡,可进展为心室颤动(终末性心律失常);心室颤动时心电图呈混乱无规律的偏转,需立即除颤,否则数分钟内致命。
(三)心动过缓类心律失常
1. 窦性心动过缓
心率 < 60-70 次 / 分,常由迷走神经张力增加(如睡眠、阿片类药物)或原发性传导系统疾病(如窦房结纤维化)引起。
2. 呼吸性窦性心律失常(RSA)
心率随呼吸周期变化(吸气加快、呼气减慢),与迷走神经张力波动相关。P 波形态会随心率变化(起搏点在窦房结内移位),属正常变异。
3. 房室传导阻滞
一度:PR 间期延长,但所有冲动均能下传,比格犬 PR 间期随心率波动属正常,若持续 > 0.15s 可能提示异常;
二度:分 MobitzⅠ 型(PR 间期渐长至 P 波受阻)和 MobitzⅡ 型(PR 间期固定,部分 P 波受阻);
三度:房室传导完全中断,心室依赖缓慢的逸搏心律,心电图显示 P 波与 QRS 波群无关联。
4. 心室停搏
心电图无 QRS 波群(可能有 P 波),代表心脏骤停,预后极差。
(四)其他特殊心律失常
1. 束支传导阻滞(BBB)
希氏束分支传导缓慢,导致 QRS 波群增宽(>0.08s),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在 Ⅱ 导联呈阳性,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呈阴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可见于正常犬。
2. 心房静止
心房完全无去极化,心电图无 P 波,伴规则的室上性逸搏心律,常见于高钾血症或洋地黄中毒。
3. 窦房结功能障碍
表现为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常无逸搏心律,可能合并房室传导阻滞或异位搏动,机制与自身免疫相关(人类中证实)。
4. 心室预激
冲动经异常旁路(附加通路)提前激活心室,心电图显示 PR 间期缩短、QRS 波群增宽,可能引发极快的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在拉布拉多猎犬中常见。
5.呼吸性窦性心律失常(RSA)
表现为心率周期性变化:吸气时心率加快,呼气时心率减慢,其余心电图特征与正常窦性心律一致。主要由迷走神经介导,吸气时胸腔内负压对迷走神经压力减小,迷走神经张力降低(心率加快),呼气时则相反。
三、总结
犬心电图的解读需结合物种特异性(如 T 波极性变异、呼吸性窦性心律失常)和病理机制(如异常自律性、折返)。常见心律失常可分为心动过速和心动过缓两大类,其中心房颤动、室性心动过速、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等具有较高临床风险,需结合心电图特征(如 P 波消失、QRS 波群形态)和临床背景快速鉴别。了解正常参考范围和常见心律失常发生率,对区分生理性变异与病理性改变至关重要,可为心脏毒性评估和疾病诊断提供关键依据。查到的一篇文献综述中报道犬科的心率异常主要与不同品种的犬有关,通过对 487 只临床健康的选育犬进行心电图检查:阿拉斯加雪橇犬、西伯利亚雪橇犬、萨摩耶犬、德国牧羊犬、罗威纳犬、牛头梗犬、德国指针犬、腊肠犬,实验结论可知:受检犬的平均心率为 131 次 / 分钟;影响心电图曲线形态的最显著因素是犬的品种;所属用途组别、年龄及检测条件仅对心电图曲线的部分成分有影响;未发现动物的性别和体型对心电图曲线参数存在影响。
请到「后台-用户-个人资料」中填写个人说明。
© 2025 睿晏(杭州)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浙ICP备2025163781号-1 浙公网安备33010802013849号